yán
百题词典 汉字 字详解
拼音
yán
部首
笔画数
7
字解释
●言yánㄧㄢˊ
1.讲,说:说。喻。道。欢。情。必有中(zhòng)(一说就说到点子上)。
2.说的话:论。辞(亦作「言词」)。语语。简意赅。
3.汉语的字:五诗。七绝句。洋洋万
4.语助词,无义:归于好。「告师氏,归」。
5.姓。
◎言yán
〈动〉
(1)(指事。甲骨文字形,下面是「舌」字,下面一横表示言从舌出。「言」是张口伸舌讲话的象形。从「言」的字与说话或道德有关。本义:说,说话)
(2)同本义[say;speak;talk]
直言曰言,论难曰语。--《说文》
志以发言。--《左传•襄公二十七年》
志以定言。--《左传•昭公九年》
国人莫敢言,道路以目。--《国语•周语上》
言,心声也。--《法言•问神》
言,口之利也。--《墨子经》
言者所以在意。--《庄子•外物》
具言所闻。--晋•陶渊明《桃花源记》
趋机而言。--《后汉书•列女传》
言于李••。--宋•司马光《资治通鉴•唐纪》
言讫不见。--明•魏禧《大铁椎传》
今言「华」如「华实」之「华」者,盖音谬也。--宋•王安石《游褒禅山记》
(3)又如:言绝(言罢;说完);言言(直言);言不尽意(言语无法把所有的心意全部表达出来);言戏(说话轻浮不庄重);言人人殊(人各一词,所言各异);言笑自若(谈笑自得的样子);言之无文(说话没有文采条理);言方行圆(即言行不一);言信(说到做到的信用);言爽(说话不守信用);言不顾行(言行不一);言欢(说笑)
(4)议论,谈论[discuss;comment]
赵括自少时学兵法,言兵事。--《史记•廉颇蔺相如列传》
(5)又如:言路(谏官的职务);言事(在君主时代,臣民与天子、国君议论政事);言文(谈论文辞);言默(议论和沉默);言状(所述情状)
(6)记载[writedown;record]
雁荡山…自古图牒,未尝有言者。--宋•沈括《梦溪笔谈》
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。--宋•苏轼《石钟山记》
(7)又如:言行录(录记叙述一人或多人的嘉言美行的书)
(8)问[ask;inquire]
臣意言王曰:「才人女子竖何能•」--《史记》。王引之述闻:「言王,问王也。」
(9)又如:言问(讯问)
(10)告知;告诉[inform;tell;letknow]
其顺之,然后言其丧筭。--《礼记》。郑玄注:「言,语也。」
(11)又如:言讽(用委婉的语言示告)
(12)陈述;叙述[state]
臣愿悉言听闻,唯大王裁其罪。--《韩非子》
(13)又如:言功(陈述功绩)
(14)解释引文、词语或某种现象的发端词,相当于「就是说」或「意思是」[namely]
《诗》云:「既醉以酒,既饱以德。」言饱乎仁义也。--《孟子》
(15)说明[explain]
言其利害(说明合从的好处和不合从的害处。其,指示代词,代合从,它的)。--《史记•平原君虞卿列传》
词性变化
◎言yán
〈名〉
(1)话,言语,口语。又特指怨言、谤言[speech;spokenlanguage]
父母之言。--《诗•郑风•将仲子》又
诸兄之言。
口之宣言也,善败于是乎兴。--《国语•周语上》
感斯人言,是夕始觉有迁谪意。--唐•白居易《琵琶行》序
王如其言。--晋•干宝《搜神记》
未尝有言。--明•刘基《卖柑者言》
思其言。
是何言。--清•梁启超《谭嗣同传》
(2)又如:言能践行(说到做到);言语高低(指说话没分寸,冲撞别人);言差语错(言语冲撞或口舌之争);言言善果(多说劝人行善的话,必有好处);言同勒石(喻指说的话深刻而珍贵,如同刻石);言词(用语言表达的词汇或词句);言不尽意(言语无法把所有的心意全部表达出来);言不愿行(言语和行为不相符合);言语妙天下(言语精妙,天下没有人比得上);言听谋决(说的话听从照办);言废(说的话不被采纳);言简义丰(语言简练,含意丰富);言与心违(言语与心意相违背);言智(言语的才智);言无伦次(言语杂乱无章)
(3)言论;见解;意见[opiniononpublicaffairs]
如何昊天•辟言不信。--《诗•小雅•雨无止》
言无二贵,法无两适,故言行而不轨于法令者必禁。--《韩非子》
(4)又如:言扬行举(根据德行和声名来选择人才);言金(珍贵的言论);言之成理(言论能自成系统而有文理);言中无物(言论空洞而无实际内容)
(5)言辞;辞令;辞章[one’swords;languageappropriatetotheoccasion;poetryandprose]
无乃非盟载之言,以阙君德;而执事不利焉。--《左传》
(6)又如:言外(言辞本身以外的意思);言使(使者。使者主要在传达言辞,故称言使);言泉(言辞滔滔不绝,如泉水般涌出。比喻口辩敏捷,言语通畅);言多必失(言辞过多,必定发生差错)
(7)政令;号令[governmentdecree;order]
有不祭则修意,有不祀则修言。--《国语•周语》。韦昭注:「言,号令也。」
(8)又如:言语(命令;指示);言文(法律条文);言文刻深(法律条文严峻刻薄);言出法随(命令一下达,就依法考核、赏罚)
(9)誓言;盟辞;约言[oath;pledge;promise]
初既与余成言兮,后悔遁而有他。--《楚辞》
史载笔,士载言。--《礼记》。郑玄注:「言,谓会同盟要之辞。」
(10)又如:言约(口头言语为约定);言瑞(信言)
(11)建议;主意;计策[proposal;idea;plan]
我言为服,勿以为笑。--《诗•大雅》
(12)又如:言责(进言的职责)
(13)学说;主张[theory;view;position]
「杨朱、墨翟之言盈天下。天下之言,不归杨则归墨。」--《孟子》
(14)言语或文章中的字[character;word]
凡六百一十六言,命曰《琵琶行》。--唐•白居易《琵琶行》序
(15)又如:五言诗;七言诗
(16)口语或文章中的句子[sentence]
《诗》三百,一言以蔽之,曰「思无邪。」--《论语》
今吾且死,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,我岂有所失哉•--《史记》
(17)又如:一言为定;片言九鼎
(18)著作[writings;works]
焚百家之言,以愚黔首。--汉•贾谊《过秦论》
(19)又如:言对(文体的一种)
(20)姓
◎言yán
〈助〉
无义,用于句中或句首,作语气助词
静言思之。--《诗•邶风•柏舟》
既盟之后,言归于好。--《左传》